如果把住宅空間當作一個容器,裝盛生活的樣貌,填滿人們的回憶。建築物的外牆彷彿就是皮層一樣的包裹人們的生活與空間。這個皮層可能具有豐富的暗喻性,也有可能真實的回應我們的環境,作為人們與環境對話的一種選擇或嘗試。
台灣是一個氣候上衝突且多元的地區,擁有亞熱帶的環境跟高海拔的山脈,海島型的氣候使得台灣的住宅必須面對一個真實的問題,季風跟多雨。台灣中部的居住習慣受到季節性的多雨潮濕與季風變化影響,因此我們把回應環境議題作為住宅設計的主要策略。本案的建築皮層成為設計的重點,思考複層皮層在控制光線與空氣流動的差異性,把這樣子的設計嘗試作為一種形式的實驗。
我們研究在當地的一種植物“藺草”,風乾之後作為遮陽的帽子與生活上所使用的軟性界面,藺草的中空特性使得溫度與光線受到良好的篩選與阻隔,編織排列的方法也形成多種當地的裝飾元素與機能差異,所以在設計方案的選擇上我們將外皮層的中空鋼管做出排列,研究鋼管之間的比例與孔隙的間距,另外將中空鋼管的轉折交錯彷造藺草的編排,希望讓這個建築物的外皮層也有相同的通風與過濾光線的效果,讓室內環境更舒適。事實上,建築物的東面正是白天陽光最強烈的方向,也是這個住宅設計必須嚴肅面對的議題。第二個皮層為台灣常見的加強磚構造,也是屬於一種雙磚複層的構築方式,我們使用一種環保的彈性水泥塗布在建築物表皮,希望匠師們呈現手做的表面質感。
如同前面所說的,希望這個皮層富有暗喻性。最後使用雙層玻璃作為底層,回應這個多雨的環境跟氣候。
C-House10
C-House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