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十年前的台灣樑柱之於室內空間,顯然比現今的大樓優雅多了。為珍惜這個在都會已成弱勢"族群"的老舊公寓,本案保有原來建築的文化基底,用現代簡潔的設計手法,融合歲月斑駁的痕跡、積累的文物,製作線性的薄板型家具及燈飾,用簡單元素的組合構成,於空間中相互融合而不造成負擔。在樸實低調的文化氛圍裡,展現具時尚且具現代感的設計精神。七O年代的建築框架加上當代的思維,我珍惜過去,也在省思未來。
在鐡黑、泥灰的天花板上倒掛輕、重型鋼架,作為LED鋼索燈攀藤的支架,依空間的需求,呈現出隨機能而形的大型自製燈具。
大跨距的鋼構桌腳,結合石英牆飾板材,與空間中的鐡板、構架如出一轍而融為一體。
垂紗、竹林,導引著夕陽畫出柔和的光影。神似袋鼠的藝術品,彷彿自叢林中誤闖入"山隱建築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