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案为私人会馆,基地位于台中市,汇聚历史、人文、艺术、自然。 以都会休闲(urban resort)为基础风格,同时融合地方特色及现代建筑工法,设计师透过观察自然环境并融入当地元素,整体营造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,运用空间的语汇与手法激发出新生命的活泉。
人文建筑与自然对话,以自然工法创造「会呼吸的建筑」,运用当地丰富元素重新设计使之转化,在入口、户外景观、室内空间等都可见其设计的巧思及变化。
基地位于「水崛头」,因水源丰沛形成农村聚落更为中部重要的米仓之一。以聚落下的「三合院」为空间配置,座北朝南抵挡北风,结合中庭水池,运用空间围塑与自然环境融合一体的空间。蕴含大量自然元素,设计师利用丰富的当地元素响应基地,更保留了当地「土角厝」的沉稳、大肚山的红土、桂竹林的线性意象….等基地元素,运用其特色重现于空间。
序列的大板墙、无边际水池、绿树、长轴向空间,为连续空间创造密切关系,营造一层层的独具景象,将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源源不绝注入空间,强调人文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。
设计师以生态建筑工法结合当地材料再利用,建筑主体架构以可回收的钢构结合金属轻材料,在屋顶板加上两层隔热网,种植大量的绿树,达到调节气温及节约能源。入口的锈铁板为当地回收原料进行加工。大板石墙其剖开自然面,为开凿石材后使用之余料,展现空间大器,使之再现于空间中。设计师将石材的粗糙肌理比喻为建筑的毛细孔,绿树为建筑的肺,打造生态建筑。